小说《我在古代开书院》是作者小猫不吃白萝卜所做的一本爱情小说,小说中的男女主角是连知味何子仪,讲述了... 九月的天气开始转凉,忙完秋收,交完秋税,全家都累得不清。本来老连头打算秋收结束后,秋祭一家人也吃点好的,打打牙祭。虽知道半月前,里正突然通知今年秋税又额外增加几项。皇太后千秋寿辰,百姓需缴纳&rdquo
九月的天气开始转凉,忙完秋收,交完秋税,全家都累得不清。
本来老连头打算秋收结束后,秋祭一家人也吃点好的,打打牙祭。虽知道半月前,里正突然通知今年秋税又额外增加几项。
皇太后千秋寿辰,百姓需缴纳”献赋”,恭贺太后娘娘日月同辉。
真是上层醉生梦死,下层苦不堪言。百姓穷得都要吃土了,朝廷倒好,不见赈灾补贴,只有横征暴敛。
大西朝乱象横生,在偏远小地,都肉眼可见人心浮动。
经过几年地观察,连知味不得不感叹自己这倒霉催的。穿越成农家女就算了,感情更悲催的在这等着她,王朝末年的混乱、压榨、起义、战争,岂是普通人承受得起的?
升斗小民,在乱世如浮萍一般,打个浪就消亡,不留一点痕迹。
这样一算,今年的收获紧着吃也只能勉强熬到来年。所以昨晚的晚饭也还是杂豆菜羹,见不到一点细粮,更不用说油荤了。
没有扎实的干粮吃,一家人勉强混个水饱。整个村都见不到个胖子,家家户户勒紧裤腰带,干饭都不敢多吃两顿。
刘氏打着把连知香“嫁”给张地主孙子的主意,还是穷闹的。刚刚一岁的连之松体弱多病,眼看着有夭折的风险。
这在如今的社会,可太常见了。小孩一般养到七八岁,才算真真“立住”了。
刘氏想着“嫁女”贴儿子,得了银子,就能好好将养一下连之松的身体。儿子那可是养老送终,摔盆打幡存在,精贵着哩。
亮黄的火光在昏暗的灶房里,忽闪忽闪地。
今天轮到二房做早饭,连知味早起跟母亲杨氏一起忙活一大家子的早食。
连知味闻着锅里糊糊飘出的香味,“娘,今年允我进山看看吧。正好这秋收忙完了,家里的活也不用大家都下地,我想..”
“你怎么老想着进山进山!”杨氏急忙打断女儿的话,“山里有狼,前几年葛家窝的猎户,进山被老虎吃了,你又不是不知道。”
俗话说:"靠山吃山"。谷水村背后就是连绵几十里的青云山脉,但附近几个村庄的人,都只敢稍微进入,打一点柴,运气好的能打到个野鸡野兔啥的。
主要是因为青云山地形复杂,深山常年云雾缭绕。一般人进山容易迷路不说,一旦出现意外,运气好能被找到,大多数就这样失踪在山里了。
这几年年景不好,好多人想进山碰碰运气。几人结伴往青云山深处探索,结果山里动物伤人的事情频有发生。
葛家窝老猎户的儿子,更是被老虎吃掉,最后只剩下一只脚。村民们渐渐都不敢进山了。
连知味看母亲着急的样子,心里一暖,这辈子的家人,都很爱自己。
爹连河排行老二,是个面糙心细的汉子;娘杨氏,体贴手巧,做得一手好饭;哥哥连之树,十四岁就像个大人一般,友爱弟妹;刚满一岁的小弟连之木,则是个吹着鼻涕泡的撒娇鬼。
连知味这辈子是个大力少女,听老连头说,这是隔代遗传。连家祖上有胡人血统,曾经出过几位力大无穷的老祖。
到了老连头这一辈,血脉更加稀薄,已经几辈人没有出现过大力。连家血脉男子倒还是比普通人力气大三分。
想当初还是个婴儿的连知味,为了吃奶,一使劲把母亲杨氏的外衣给撕烂了。随后连二夫妻就发现,这个小婴儿力气超乎寻常,几乎能抵得上成年男子。
可把两口子愁坏了,眼看着杨氏的奶根本不够吃,三个月后就不得不喂上米糊。
力气随年纪增长,连多喝一碗糊糊羹都要精打细算。简直欲哭无泪,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十年就没吃过几顿饱饭,水饱的不算。
白米饭、大馒头、白面条......现在想想这些,都是山珍海味的级别了。连知味默默咽了一口口水。
封建社会没人权就算了,吃不饱穿不暖!感觉这辈子的最大追求就是吃饱,吃好,还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呢!愁人。
长期吃不饱加上营养不良,连知味长到四五岁都是混混沌沌的,一度被嘴碎的三婶说成傻子。
中间有两年日子好些,终于可以吃个七分饱,这才渐渐长成。今年抽条似的长到四尺有余。
好不容易长到十岁,力气比家里成年男性更大,连知味想从山里找条出路。
清醒来的五、六年,老连家从上到下都是勤快人,老连头也是种地老手。
奈何天公不作美,就这样,也抵不住天灾人祸,一家人常年混个半饱。
有时候连知味都在怀疑,自己能否长到成年,保不齐哪天就死了。可能是饿死的、病死的,又或者死在逃荒的路上。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青云山里植被丰富,且鲜有人踏足,一定会有吃的。
“娘,我饿。”不知不觉间,连知味脸上流下两行清泪,想想就心酸,“七岁我就下地了,我们一家人忙碌一整年,连糊糊都不能吃饱。”
“地里就那样了,我力气大,现在个子也长高了,干脆进山碰碰运气。娘,你放心,我不傻,不会深入的。要真碰见什么狼啊老虎啊,我肯定跑。”
看着瘦成麻秆的女儿,杨氏也心疼得不行,都是这害人的世道。大妹一向机灵,跑得快,力气大,又跟公公老连头学了点功夫和射箭,倒是可以试试,找到东西自己吃饱也好啊!
“娘知道,你是为了一大家子才想去冒险,”杨氏哽咽道,“试试吧,若能找到吃的,你先紧着自己吃。”
连知味起身,抱抱杨氏:“好的娘,我会把爹给我做得竹箭和弹弓都带上。”
王氏一进门就看见母女俩腻歪在一起,调侃道:“哟,我们知味这么大了还朝娘撒娇呢。秀秀,朝食好了吧?”
杨氏摸摸连知味的头,“好了,可以叫大家吃饭了。大嫂小锅里有热水哩。”
又对连知味说:“去叫爷爷奶奶吃饭,把你弟弟也拾掇好。”
吃完早饭,连家男人都下地,秋收之后的地要进行初耕。
现在地里土壤燥湿合宜,耕后要马上进行耢盖。
至于土地施肥,虽然没有现代的肥料,古人也自有一套施肥技法。
秋耕时采用踏粪法。把秋收后所有作物的杆、叶等,都收聚起来堆贮在一起。每天拿它铺垫在牛圈、猪圈或者鸡圈地下,铺上三寸厚;第三天清晨,耙出来堆积在另外的地方;又照样铺进去,过一夜又耙出来堆聚着。
这样经过秋冬的积聚,可以踏成二十到三十车厩肥。到十二月、正月之间,就把粪载运出去粪地。
所以忙完秋收,地里的活也不轻松。
杨氏拉住连二,“知味说她想进山看看,等下你找个机会跟爹通个气。”
连二倒是比杨氏镇定,自家丫头,就是个傻大胆,前两年就跃跃欲试,想朝山里跑。
吓唬她几次也不起作用,堵不如疏,仗着自己也会两招,这两年连二也带连知味进了几次山。
不过都是在浅林转悠,没啥大收获。运气好,打到过一次兔子,瘦瘦小小的,没有几两肉。
连知味看到肉就两眼发亮,恨不得第二天再去。连二看小丫头想得那么简单,又带她去了两次。
浪费了几个时辰,也不过得了些野果、蘑菇,连根鸡毛都没看见,连知味这才作罢。
“行,我知道了。你让丫头小心着点,可别毛毛躁躁,一心往深林里冲。”
连知味带上几块烤芋头当午饭,这还是昨日在山谷那边发现的,背上背篓带上工具出发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