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小说资讯 >

那年那月那些事全本免费家华,巴山老玩童,,秀梅小说全文试读

发表时间:2022-05-26 16:28     编辑:东坡文学网
那年那月那些事

《那年那月那些事》本书我推荐一些比较喜欢小白文的书友,没有太多勾心斗角,主线也很有趣,总而言之就是我喜欢这本书,望作者巴山老玩童,加油!

作者:巴山老玩童 状态:连载中 类型:现代言情
立即阅读

《那年那月那些事》 小说介绍

那年那月那些事(家华,巴山老玩童,,秀梅) 小说,文笔细腻优美,情节生动有趣,题材特别新颖,很好看的一篇佳作,作者巴山老玩童对人物心理描写的非常好,小编为您带来那年那月那些事大结局很值得一看哟。 在李大志五兄弟中,李老四和李老大的关系是最好的。两兄弟有什么事情总要互相商量,有什么困难就互相帮助,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两兄弟总要共同分享。那时候,老四李四志是生产队长,李四志就有意无意的照顾大哥李大志。李

《那年那月那些事》 第6章 免费试读

在李大志五兄弟中,李老四和李老大的关系是最好的。两兄弟有什么事情总要互相商量,有什么困难就互相帮助,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两兄弟总要共同分享。

那时候,老四李四志是生产队长,李四志就有意无意的照顾大哥李大志。

李大志的侄儿李四志的儿子李家华尽管那时才十二三岁,却也懂得经常帮助大爸大妈,并且时常关注着大爸大妈家的情况。

李家华每天早上上学之前,总要先把牛赶到山里后才上学读书。李家华在赶自己家的牛进山时,总要把大爸大妈家的牛一块赶进山去,放学回来又进山去把牛一块赶回来。

李家华有时候看到大爸大妈忙不过来的时候,他总要及时的伸出援手帮助大爸大妈。

一天,李大志外出没有在家,王三清带着五岁多的大儿子牵着牛到很远的山上放牛割草去了。突然,天下暴雨几个小时都没有停止。李家华见大妈没有回来,就冒着大雨带上雨具漫山遍野的寻找,直到天快黑时才在一个山洞里找到王三清母子俩。

“大妈,我找了你们好久哟!”

“家华,太谢谢你了!你大爸又不在家,如果不是你,我还不知道怎么回家呢!”王三清感激的说道,她从内心来说是非常感激李家华的。

李家华背着王三清的大儿子牵着牛走在前面,王三清背着青草走在后面。

后来,王三清趁学校放假时,就把自己的小妹妹王三玉接来帮自己放牛割草。

王三玉比李家华大一岁。她来到大姐家由于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就每天跟着李家华一块放牛割草。虽然按辈分李家华要把王三玉叫幺姨,但他俩在一起的情形却像是两姐弟。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照应,显得是那样的亲密无间,真像是一对青梅竹马。

李家那么多的侄儿侄女,但王三玉只喜欢和李家华一块放牛割草。

王三清也很喜欢李家华这个侄儿。她从李家华的言谈举止中看出李家华是一个善良正直朴实勤俭的好小伙子,她从内心深处就对李家华产生了好感。王三清曾想过,要不是辈分不合的原因,王三清真想把自己小妹王三玉介绍给李家华。

王三清刚嫁给李老大时,李家华才八九岁的样子,她是看着李家华慢慢长大成人的。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家华就是这样的。李家华八九岁时就开始跟着李老二家的孩子们一块到山上扯桦草、挖麦冬等中药材挣钱了。

李家华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李家华为老大。李家华在学校读书的成绩始终是班里的一、二名。

李家华家里由于人口多,兄妹五人只有靠父母亲劳动挣工分,家里的生活就比较困难。每天读书放学后,李家华不但要照顾弟弟妹妹,而且还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李家华家里由生产队分配喂养了一头大水牛,放牛割草的事情是李家华承包了的。尽管每天要上学读书,家华早上起来总是先把牛放好了,把草割满了才去上学。放学后,家华总是急急忙忙的跑回家赶紧吃了饭后又去放牛割草。

李家华尽管要上学读书,但他喂的牛是生产队里膘最肥的牛。生产队副队长刘绍仪在每季生产队耕牛评比大会上,他都要夸奖一番李家华:“你们好好的看看,你们哪个的牛有李家华喂得好?李家华不但每天都给牛吃新鲜的青草,而且他还给牛专门挖一个水池让牛洗澡,你们哪个做到了?”

在冬季的评比会上,刘绍仪又会说:“你们哪个冬天的时候给牛烧热水喝过的?”

这时候,其他人才知道李家华喂牛的方法。有人甚至说家华还给牛煮稀饭吃,这的确是假话是瞎猜测。

冬天给牛烧热水喝是刘绍仪亲自看到的。一天,刘绍仪来找李家华的父亲李四志商量事情,他看到李家华把烧好的温热水用木桶装好提到牛圈去了。刘绍仪不解的问李四志:“老表,家华把温热水提到牛圈去干什么?”

“哦!表哥,家华担心牛喝冷水不好,就给牛把水烧热了喝,他有时候就用这温热水给牛泡干草。所以,他喂的牛肥呢!”

“哦!是这样的啊!怪不得你们家的牛长期那么体肥膘壮,原来家华喂牛的方法与众不同啊!这是你们两个大人安排的还是家华自己这样做的?”

“哥哥,这是家华自己想的!”

“老表,不是我多嘴乱说,你这个家华就是与众不同!是个乖娃娃!”刘绍仪由衷的赞叹道。

刘绍仪觉得李家华是一个可塑之才,就曾托人想把自己的小女儿刘正会介绍给李家华,想让李家华做他的女婿,但他的小女儿比李家华要大四五岁。

李四志对介绍人说:“刘正会那个女娃娃倒是不错,可惜她比我家华要大个四五岁,我家华才十一岁,他俩订婚不般配!”

李四志就没有同意。刘绍仪为此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每季度生产队的耕牛评比大会上,刘绍仪总要把李家华大力表扬一番,他总是把第一名甲等奖毫无保留的给李家华。

李家华每次把获得的三元甲等**交给母亲。但母亲却把钱又给的李家华:“儿子,这三元钱是你挣的,你自己拿去使用”。

李家华从小就不乱花钱,他总是把这些钱存着,不是自己上学缴书学费就是留给父母急用。

李家华在八庙中学读高中时为了节约钱粮,星期六在学校就少吃一顿午饭饿着肚子坚持走四十多里山路回到家里才吃饭,星期天到学校一般又不吃晚饭。

有时星期六,李家华就到八庙区供销社去背货到四合村代销店,赚五六毛辛苦钱。

李家华八九岁的时候就学会了编竹扇。每年夏天,李家华就利用空闲时间编好竹扇拿到破石街上去卖。整个暑假期间,李家华靠卖竹扇把自己下学期的书学费挣齐。

李家华编织的竹扇能卖一角钱一把。有一次,李家华卖竹扇时,看到有一个脱产大干部模样的人拿着一把有“红心永向北京”字样的竹扇,李家华心里羡慕极了。

李家华就求那人把竹扇给自己看一看。那人觉得李家华卖的竹扇肯定是父亲编的,就有点看不起李家华的意思。

他把竹扇递给李家华:“小娃娃,你编不来这扇子的,你看了也是白看!”

李家华当时没有说什么,他接过竹扇来很认真的看了看后就双手递还给那人。

“怎么样?小伙子,你编得来吗?我这是花一元钱在巴山城里买的!”那人带有炫耀的口气说道。

“我,我如果编来了你给我多少钱呢?”李家华奶声奶气的说道。

“小娃娃,你几岁了?”那人问道。

“我九岁多要到十岁了!”

“我看你这么小就能够编竹扇,你如果真的把这个字样的竹扇编好了,我也给你一元钱!”

“叔叔,我如果真的编好了,我不要你一元钱,我只要五角钱一把就行了!”

“好!小伙子,你真的编来了,我二场来赶场就买你的竹扇!”

“要得!”李家华痛快的答道。

当天,李家华回到家后就把父亲的竹刀拿来磨起来,他要把竹刀磨得飞快才好砍竹子。

父亲李四志见李家华在磨竹刀,知道家华又要去砍竹子了,就说道:“你砍竹子只能砍我们自己家里的竹子,不要去偷砍别人家的竹子,更不要去偷砍生产队的竹子啊!”

李家华也没有回答父亲,只是认真的磨自己的刀。李家华把竹刀磨快的目的就是一刀下去就能把竹子砍断。

李家华趁父亲李四志睡午觉的时候,就悄悄的潜伏进生产队的竹林里挑选上好的竹子,使劲一刀下去就将竹子砍断。

守护管理生产队竹子的堂哥李家富正在家里吃午饭,猛然间听到啪的一声响,连忙说道:“有人偷竹子!”

李家富连忙赶到竹林来查看,他一边查看一边大声的吼道:“是哪个在偷砍竹子?”其实,这是李家富在乱吼,他根本没有看到人。

李家华屏住呼吸仰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一下,抬眼望着李家富在自己的头上方走来走去的。

李家富查看了一阵后没有发现有人偷砍竹子就悻悻的回去了。

李家华等李家富回家后,迅速的将有用的竹子取下来扛着竹子回家了。

下午,李家富看到竹林里有竹叶枯死了,李家富这才相信中午的确有人偷生产队的竹子了。他就到生产队长李四志家来向李四志汇报:“四爸,今天有人偷竹子了!”

“你抓到偷竹子的人没有?你知不知道是哪个偷竹子的?”李四志说后看了一眼正在聚精会神编织竹扇的李家华。

“没有!我当时听到啪的一声就出来查看了,那个偷竹子的真狡猾,我硬是没有看到。刚才我才看到有竹叶枯干了,我才晓得有人偷竹子了!”李家富不无遗憾的说道。

“那你以后要注意点!”

李家富走后,李四志问李家华:“你是不是去偷生产队的竹子了?”

李家华看着父亲轻轻的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你在磨竹刀的时候我就晓得你要去偷竹子。我给你说了不要去偷生产队的竹子,要你砍我们自己家的竹子你硬是不听!”李四志嘴上虽然很生气,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他高兴李家华笑笑年纪就懂得躲藏,没有被李家富发现。

“爸爸,我们家的竹子竹节短不适合编织竹扇,所以,我才去……”

“你不要去偷生产队的竹子了!你要是被你李家富哥逮着了我怎么在队上说呢?”李四志担忧的说道。

“他逮不着我的!我只是一刀下去就把竹子砍断了,他只听到一声没有听到第二声,他就不会注意。如果他听到了来查看,他只是在竹林外面查看又不到竹林里面来,我就躲着不动,他就发现不了我。我等他走了就拖着竹子出来了,他就发现不了我。”

李家华把自己的方法给李四志说了,李四志担心的说:“你还是要小心些,不要被李家富发现了!”

“爸,我以后不把竹叶放在竹林里了,我拖远点再把竹叶留下,他就更不晓得了!”

第二次偷砍竹子时,李家华有经验了,他就不把竹叶留在竹林里,这样李家富就发现不了。

李家华回家后认真备料,精心细致的编织竹扇。经过两个中午的时间,李家华终于编织出“红心永向北京”字样的竹扇。

李四志拿着家华编织的竹扇,心里非常高兴。

李家华编织了五把带字样的竹扇。他自己留下一把给父亲李四志一把。

第二场赶场,李家华拿着竹扇到破石街上去卖。好多人都拿起有字样的竹扇看,都想买一把。但一听到要五毛钱一把时就又放下了,只买一毛钱一把的竹扇。

李家华在等着盼着那个脱产干部来。

那个脱产干部终于来了,他见李家华真的编织成功了,一边夸赞李家华一边把李家华所有的扇子都买去了。后来李家华才知道这个人是八庙兽医站的,李家华应该叫他一声表叔。

李家华有字样的竹扇都是五毛钱一把,其他的没有字样的竹扇就一角钱一把。在今天五毛钱算不了什么,可在那时候五毛钱可以买三斤食盐啊!

李家华编织的竹扇不光卖钱,也有送给叔爸婶娘的,王三清一家就经常使用李家华编织的竹扇。

李家华编的竹扇子很受当地人的喜爱,当地人至今都还在夸李家华编的扇子好呢!

在四合村李家华编织的竹扇是比较有名的,堂哥们虽然比李家华大些但也没有李家华编织的竹扇好,有的堂哥还得向李家华请教。

李家华的大堂哥,被叫做大哥的李老二的大儿子李家才比李家华大十四五岁,他当时在巴山县城工作,他用的扇子就有李有华送给他的。

李家华由于心灵手巧,尽管家里很贫穷,但还是有人愿意给李家华介绍对象,有人甚至主动将自己的女儿或者妹妹、侄女介绍给李家华。他们就是看中了家华的聪明、诚实和能干。

有一次,李家华到大姑妈李志惠家去耍。当时,李志惠家正好有篾匠师傅在编织晒席、席子之类的家用器具,师傅将剩下的边角料到处乱扔。

李家华看到后觉得非常可惜,就将这些边角料收来编织成小竹兜。一个下午就编了好几个。师傅和大姑妈李志惠、大姑父陈至仁都称赞李家华心灵手巧。

这时,大姑妈一个生产队有个姓张的小伙子叫张蒙美路过看到这么多小竹兜甚是喜爱。张蒙美尽管比李家华要大好几岁,但他却编不来这些东西。于是,他就虚心向李家华请教。

晚上,张蒙美回到家就向父母谈起这件事,张蒙美说:“下面院子李表叔母娘家侄儿李家华真聪明,才十来岁就能编竹兜兜呢!”

“啊!”张蒙美的父母也感到好奇,尤其是他父亲更是感到不可思议。

第二天,张蒙美的父亲亲自走来想看个究竟,果然如此。当即,张蒙美的父亲就央求大姑妈李志惠作媒,把自己的二女儿张梅秀许配给李家华作未婚妻。

当年腊月,在双方父母的主张下,终于达成了这段姻缘之事。那年李家华刚满十一岁。十一岁的小孩能懂得什么叫婚姻什么叫爱情?

本来在这之前,大队支部书记汪善恒曾经给李家华介绍过一个对象,却被李家华的父亲李老四李四志拒绝了。

那是有次在大队开支部大会时,支部书记汪善恒对李家华的父亲李四志说道:“老李,你家华子还没有订婚吧,我给他说门亲事,你看如何?”

李四志知道汪善恒会介绍自己妹姝的女儿,他清楚那个女子是不能与自己儿子相配的。但李四志为了不得罪汪善恒就说道:“汪书记,谢谢你的美意,家华还小,过两年再说这些好事吧!我们生产队的刘绍仪老表,也曾经给家华说过,我们都觉得娃娃的年龄还小不忙考虑这些事情!”

李四志的本意是不想得罪汪善恒的,但哪想到为了这事还是把汪善恒得罪了。

李家华高中毕业后,学校老师就推荐李家华去当民办教师,结果就因汪善恒的原因,李家华没有当成民办教师。

后来,又有人给李家华介绍过对象,李四志仍然以儿子还小一口回绝了。这次,张家主动托大姑妈李志慧给李家华说媒。本来,李四志夫妻俩也不想这么早就考虑儿女的事情的,但当李四志向刘绍仪老表摆起这件事情时,刘绍仪却说道:“老表,人生一辈子就是为儿女,这是好事怎么不答应呢?”

“娃娃还小啊!表哥。”李四志说道。

“嘿!小?小怕什么嘛?又不是现在马上结婚?”刘绍仪说道。

“可我现在没有钱啊?别人到家里来,最起码也得准备给点礼物给几个喜钱嘛!”李四志无奈的说道。

“没钱!没钱我这里有十元钱,你先拿去用吧!”刘绍仪老表说着就掏出钱来,他边掏钱边说:“我原来想给你做儿女亲家的,你不同意!”

“表哥,不是我不同意,的确娃娃太小了!要不我们两个现在就为两个娃娃把婚订了?”

“算了!兄弟,我家正会已经订婚了!”刘绍仪不无遗憾的说道。

“那你老哥就不要怪我们了?”李四志说后轻轻的笑了笑。

就这样,李家华就与张家二女儿张梅秀正式订婚了,这也是破石公社四合大队李家碥生产队第一个娃娃亲。当时由于两个娃娃都才十来岁,根本不懂得订亲是怎么回事,只知道逢年过节、生日、假期互相走动一下,平时也就没有什么来往。随着年龄的增长,两颗少年心也变成了青年心,慢慢懂得知道什么是爱情了。

这时候张梅秀开始觉得李家人口多家里贫穷了,而李家华也开始觉得张梅秀没有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缺乏交流的条件了。但张梅秀始终又觉得李家华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人,也就没有从家里的条件去考虑,偶尔还支援李家华几元钱供李家华读书。

这时尽管李家华对父母做主这件事不满意,但从内心来说李家华也不想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所以,李家华仍一如既往的与张梅秀相互来往。

几年后,李家华高中毕业了。那时各大学没有招生。李家华尽管是一个读书之料,他也想继续读书可却没有读书的地方。李家华尽管生在农村是个农村孩子,但他对农村劳动是不习惯的。在他十岁时就开始学习劳动生产了,他除了放牛割草外就学着在自己家的自留地里挖地除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放牛割草之类的事情就由弟弟妹妹承担了,他就随父母加入到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时没有自己在家里劳动自由,大家同时干一样的活,别人干完了你却没有干完,那不但是丢面子的事情,而且是要影响整个劳动进度的大事情。

栽秧时节在大田里栽秧,几十人排成排一个接一个的往前赶,如果进度慢了就要影响后面的人。那时候,尽管很累但也不能休息一下,直到这几百米的秧田栽完了到了田边才能直起腰来,那腰痛的无法形容。

收割水稻的时候更是起早贪黑,与时间和气候赛跑。每天早上,李家华都是在父母的多次催促下才能起床。中午吃饭时,李家华抓紧时间快速吃饭,为的是能争取到一点时间到床上去躺一会,哪怕是一小会李家华也知足了。每当这时,李四志夫妻俩就很怜悯的说道:“哪个叫你娃娃投胎到农村来了呢?”

李四志很心疼儿子李家华,就专门到大姑父家对大姑父陈至仁说:“你大姑父,你要帮一下家华的忙。你看他在农村劳动那个样子,很是吃力很是恼火,我想你姑父帮忙给你大哥陈至中医生说一下,求你大哥收我们家华为徒弟跟着他学医,学成后让家华当一个赤脚医生也总比现在强嘛!”

陈至仁想了想:“家华是该学门手艺,我看他对篾匠活比较感兴趣,不如就让他去学篾匠?”

“学篾匠好是好,可找不到能教家华的老师啊!你看家华自己已经会一些篾匠活了,差不多些老师家华不一定看得上,那些老师也不一定能教得了家华呢?”李老四说道。

“老师为啥子教不了家华呢?”陈至仁不解的说道。

“嘿!你姑父忘了教会了徒弟饿死了老师这句话吗?哪个老师愿意教一个比自己强的徒弟呢?”

“哦!是这个道理。”陈至仁想起来了,连忙说道:“那家华学个啥子手艺好呢?”

“要学的手艺倒多,可有些手艺家华不愿意学。我们大队就想安排家华去学医猪医牛的兽医呢!”

“学兽医也可以呀!”

“你姑父也是,家华是个高中生,怎么去学兽医呢?那多没出息呀!”

“也是!那就学医生吧!我去给我大哥说一下,大哥本来就很喜欢家华的,我想他会答应的。”

陈至仁的大哥陈至中是破石公社医院的医生。陈至中医生的医术在破石公社还是比较有名的,他知道自己兄弟陈至仁有个妻侄儿叫李家华。所以,陈至仁刚一说,陈至中就满口答应收李家华为徒弟。可就在这时,李家华原来学校的老师又推荐他到村小学校当民办教师,李家华只好又改变学医的主意。

李家华要当民办教师了。当时,整个李家的人都非常高兴,想不到祖辈上没有几个人识字,轮到家华这辈人却出了一个教书先生,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

这中间尤其要数李家华三爸李老三的养女陈家晖最为高兴。陈家晖非常盼望李家华能够当民办教师,陈家晖心里是有她自己的目的和想法的。

那年那月那些事
那年那月那些事
巴山老玩童/著| 现代言情| 连载中
那年那月那些事(家华,巴山老玩童,,秀梅) 小说,文笔细腻优美,情节生动有趣,题材特别新颖,很好看的一篇佳作,作者巴山老玩童对人物心理描写的非常好,小编为您带来那年那月那些事大结局很值得一看哟。 家华、秀梅,巴山老玩童《那年那月那些事》讲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李家华和张秀梅先后高中毕业了由于大学不招生,李家华和张秀梅只好回到农村为了跳出农村,李家华和张秀梅各显神通使尽招数,最终如愿以偿后来,李家华和张秀梅结为夫妻,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同时牵出李家和张家两大家族的是是非非,使人感到震惊和不解的同时,也令人深思